在儿科医疗领域,我常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这让我联想到“地主”这个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不能当地主,坐等收获,而应积极作为,用心“耕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养育上,存在一种类似“地主”的心态,他们过度溺爱孩子,给予孩子无节制的物质满足,孩子想要什么,立刻就买,仿佛只要满足了物质需求,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就像地主坐拥大片土地,以为只要土地肥沃,就会自然长出丰硕的果实,这种做法却往往适得其反,过度溺爱会让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在我们医院曾收治过这样一个孩子,因为从小被家人事事包办,到了上学的年纪,连自己穿衣吃饭都不会,更无法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哭闹不止。
除了溺爱,还有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当地主,他们认为把孩子送进好学校,交给优秀的老师,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如同地主把土地租给别人,坐等收成,可教育是一个需要家长深度参与的过程,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品德塑造、心理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与引导,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但自己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不了解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变化,这样的孩子即便成绩不错,在性格和综合素养方面也可能存在诸多问题。
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也不能当地主,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偶尔有点小咳嗽、小感冒是正常现象,不用太在意,等孩子病情加重了才匆忙就医,却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孩子的身体就像一片需要精心呵护的田地,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按时带孩子体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坐等收获的游戏,家长不能当地主,我们要像勤劳的农夫一样,用心去播种、施肥、除草,给予孩子适度的爱与关怀,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参与他们的教育与生活,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收获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让我们摒弃“地主”心态,用爱与责任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上坚实的基石。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