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的日复一日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需要给小朋友进行静脉输液的情况,为了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减轻孩子们的恐惧感,挂钩这一辅助工具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挂钩的使用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安全有效,又或者它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呢?
挂钩的双重角色:
1、便利性与安全性并重:在儿童输液过程中,挂钩能够固定输液管,防止其因患儿活动而脱落或移位,有效减少了重复穿刺的痛苦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它还能帮助家长或护理人员更好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确保治疗的安全进行。
2、潜在风险需警惕:挂钩的使用也并非毫无风险,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长时间或不当使用挂钩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受压、红肿甚至破溃,若挂钩固定不当,还可能因患儿的突然动作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无法充分表达自己不适的婴幼儿来说,这种风险更为显著。
安全使用小贴士:
选择合适材质:优先选用柔软、无刺激性的材料制成的挂钩,减少对皮肤的直接压力。
定期检查与调整:每30分钟至1小时检查一次挂钩位置及周围皮肤状况,确保无压疮发生并及时调整位置。
家长教育:向家长详细说明挂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他们在非输液时尽量减少挂钩的使用时间。
个性化护理: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特殊体质的儿童,采取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挂钩在儿童输液中确实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既是我们追求高效治疗的得力助手,也可能成为潜在安全隐患的源头,在儿科护理实践中,我们应更加审慎地使用挂钩,并不断优化护理流程,确保每一位小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