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儿童群体中也时有发生,儿童病毒性肝炎不仅会影响孩子自身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儿童病毒性肝炎主要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中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不同类型的病毒传播途径有所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比如孩子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等就可能被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则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使用了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沾染病毒的物品,或者母亲在孕期患有乙肝且没有进行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都可能导致孩子感染。
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后,症状可能不像成人那样典型,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等,由于孩子表述能力有限,很多时候家长可能不能及时发现异常,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就医,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
对于儿童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孩子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通常会检查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还会进行病毒学检测,如检测血清中的肝炎病毒标志物,以明确是哪种病毒感染。
预防儿童病毒性肝炎至关重要,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对于乙肝,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接种 3 剂次,避免孩子接触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如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一旦孩子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家长也不必过于惊慌,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大多数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康复,乙型肝炎如果需要抗病毒治疗,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儿童病毒性肝炎需要我们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全方位关注,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其对孩子健康的危害,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