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种现象,即“门碰”——孩子们在进入诊室时,由于动作不协调或突然的推拉动作,不慎用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撞到门框上,这不仅给孩子们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惊吓,还可能因突然的冲击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何预防“门碰”现象?
1、环境设计:诊室门的设计应考虑儿童身高,采用圆润无棱角的门框,并适当降低门把手高度,使孩子更容易、更安全地开关门。
2、家长引导:家长在带领孩子进入诊室时,应提前告知孩子如何正确、缓慢地开门,并示范正确的进门姿势。
3、安全教育: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普及安全知识,让他们在玩耍和日常生活中也能自觉注意避免“门碰”。
4、设置警示标志:在诊室入口处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或图案,提醒孩子和家长注意安全。
如何应对“门碰”后的紧急情况?
1、立即检查:孩子“门碰”后,应立即检查其是否有出血、肿胀或疼痛等明显症状。
2、冷敷处理:对于轻微肿胀或疼痛,可进行冷敷处理,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感。
3、观察反应:若孩子出现持续哭闹、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心理安抚: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慰和关爱,帮助他们缓解因“门碰”事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情绪。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儿科门诊中的“门碰”现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
发表评论
门碰现象在儿科就诊中常见,家长需轻推慢行并教育孩子排队等候以预防。
儿科门诊的'门碰现象’需重视,通过优化就诊流程、增设儿童友好设施及加强家长指导可有效预防与应对。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