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领域,儿童骨折是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情况,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对外界的危险认知不足,这就使得他们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骨折。
儿童骨折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在奔跑、打闹时不慎摔倒,可能导致四肢骨折;从高处坠落,更是可能引发多处骨折,一些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如果热身不充分、动作不规范,也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不同部位的骨折表现有所不同,上肢骨折时,孩子可能会诉说受伤部位疼痛,拒绝活动上肢,局部还可能出现肿胀、畸形,比如常见的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儿童的肘部,受伤后肘部会明显肿胀,孩子会因疼痛而哭闹不止,无法正常屈伸肘关节,下肢骨折则会使孩子不能站立或行走,骨折处压痛明显,像股骨干骨折,孩子往往不能自主移动受伤的下肢,局部会有剧烈疼痛和肿胀。
对于儿童骨折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孩子的受伤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X 光检查是常用的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旦确诊为骨折,治疗方法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让骨折断端保持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在固定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出现皮肤压疮等并发症。
如果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者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更精准地复位骨折断端,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术后同样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固定和康复训练。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在骨折初步愈合后,要逐渐增加受伤肢体的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肌肉力量训练和功能恢复训练。
儿童骨折虽然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不便,但只要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大多数孩子都能恢复良好,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家长们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尽量减少意外骨折的发生,呵护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