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为儿科医生,深知这一病症给孩子们带来的困扰,因此格外关注其防治。
缺铁性贫血,就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发的贫血,铁元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铁的需求量较大,如果饮食中未能及时补充足够的铁,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时期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亲孕期缺铁,可能导致宝宝体内铁储备不足;而人工喂养的宝宝,若未选择铁强化配方奶,也易缺铁,随着孩子逐渐添加辅食,若辅食添加不合理,如含铁食物摄入过少,也会增加患病风险,较大儿童则可能因挑食、偏食,导致铁摄入不足。
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常常表现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看似平常的表现,实则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长期贫血会使孩子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感染疾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外,血常规检查是重要的依据,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等指标,若发现低于正常范围,结合孩子的喂养史、症状等,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治疗缺铁性贫血主要以补充铁剂为主,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等,维生素 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
预防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孕期妈妈要注意补铁,保证自身铁营养充足,为宝宝储备足够的铁,对于婴幼儿,要科学合理地添加辅食,及时引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作为儿科医生,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缺铁性贫血,关注孩子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让孩子们远离缺铁性贫血的困扰,茁壮成长,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