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中,发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发热,这个看似简单的身体反应,却常常让家长们忧心忡忡,究竟什么是发热?孩子发热时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发热,就是人体为了抵御外界病菌入侵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侵入人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体温调节中枢会将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腋下体温超过37.5℃就可称为发热,根据发热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孩子发热时,家长们往往会惊慌失措,急于给孩子降温,盲目地使用退烧药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我们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虽然发热,但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玩,没有明显的不适,那么我们可以先采取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让孩子多喝一些温开水,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但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食欲不振、抽搐等症状,这就表明发热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发热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引起孩子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感染性因素,如感冒、流感、肺炎、扁桃体炎等,非感染性因素也不少见,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暑、肿瘤等,只有明确病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孩子发热期间,家长们还要注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孩子的衣物和被褥也不宜过厚,以免影响散热。
发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恐慌,正确认识发热,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才能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次发热的挑战,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