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诊室的一角,那座老式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成为了诊室内唯一的节奏声,每当它响起时,总能引起一些患儿的注意,甚至引发他们的不安和焦虑,作为儿科医生,我常常思考:如何利用这个看似平常的挂钟,来帮助安抚患儿的情绪呢?
我意识到“滴答”声的规律性可以成为一种安抚的信号,在给患儿进行体检或注射时,我会故意让“滴答”声与我的动作同步,让患儿感受到一种稳定的节奏,仿佛在告诉他们:“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我会利用挂钟作为时间管理的工具,在给患儿解释治疗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时,我会指着挂钟说:“我们还有十分钟就完成了。”这样既能让患儿对治疗过程有预期,也能减少他们的不安感。
我还发现,当“滴答”声与轻柔的音乐或故事相结合时,更能有效安抚患儿,我会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儿歌或故事,在“滴答”声的陪伴下播放给患儿听,帮助他们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通过这些小技巧,我发现挂钟不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个能够传递安心与信任的“小帮手”,它让我在儿科诊室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多了一份与患儿沟通的媒介,也多了一份治愈的力量。
发表评论
儿科医生面对患儿的焦虑,常在挂钟滴答声中寻找慰藉之法——用温柔的话语和轻柔的动作来安抚每一颗不安的心。
儿科诊室里,挂钟的滴答声似乎在为医生的轻声细语伴奏,面对患儿的不安与焦虑如何安抚?是温柔的话语、轻柔的动作还是小小的故事?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