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健康管理中,我们儿科医生不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更应扮演起“健康教练”的角色,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形成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利用“教练”技巧,在儿科诊疗中促进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者,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如“你觉得今天哪里不舒服?”、“你平时喜欢做哪些运动?”等,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和习惯。
我们应鼓励家长成为孩子的“健康伙伴”,而非单纯的决策者,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可以教授他们如何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饮食偏好等,并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健康计划,当发现孩子对蔬菜有抵触情绪时,我们可以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将蔬菜融入孩子的饮食中,而不是简单地命令或强迫。
我们还可以利用“目标设定”的教练技巧,帮助孩子建立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目标。“这周我们尝试每天走5000步”或“下个月我们要学会自己管理好每天的饮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控制感,还能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不仅是治疗者,更是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运用“教练”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加独立、自信的个体。
发表评论
儿科医生与教练的双重角色,在孩子健康管理中能提供专业医疗指导及心理支持双管齐下。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