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儿科诊室里,我时常会遇到因不当用药而焦急的家长,一位名叫小李的邮递员带着一个“神秘”包裹走进了我的视线,这不仅仅是一个包裹,而是一个关于儿童安全用药的警示故事。
小李的包裹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儿童药物,有的是家里备用的,有的是从不同渠道听信“偏方”而购得的,他忧心忡忡地告诉我,自己4岁的女儿最近总是咳嗽,由于工作繁忙,他便开始尝试在网上寻找“快速治愈”的方法,结果不慎踏入了安全用药的误区。
我接过药物,仔细检查并耐心地向小李解释:“儿童与成人的生理构造、代谢能力不同,药物的剂量和种类需严格区分,像您这样随意混合使用药物,不仅无法有效治疗孩子的咳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如药物过敏、肝肾损伤等。”
我进一步强调:“在给孩子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用年龄、剂量及可能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不要轻信非专业渠道的‘偏方’‘特效药’,这些往往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危害孩子的健康。”
小李听后,满眼感激地对我说:“谢谢医生,我以后一定注意。”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儿科医生,除了治疗疾病外,更需承担起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
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撰写了一篇关于儿童安全用药的科普文章,并通过医院公众号、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安全用药的重要性,避免重蹈小李的覆辙。
在儿科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作为他们的守护者,我们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守护好那份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