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手记在儿科急诊的小裁判角色——如何平衡孩子与家长的争执

在儿科急诊的繁忙中,我常常扮演着“小裁判”的角色,穿梭于哭闹的孩子与焦急的家长之间,努力寻找那把能平衡双方需求的“天平”。

“医生,他明明没摔跤,为什么说腿疼?”一位母亲紧握着孩子的手,眼神中满是疑惑与不满,而孩子则在一旁,泪眼汪汪地指着膝盖,仿佛在诉说着无声的委屈,这时,我成了那个“裁判”,不仅要倾听孩子的描述,还要观察其肢体语言,甚至要理解家长因爱而生的急切。

儿科医生手记在儿科急诊的小裁判角色——如何平衡孩子与家长的争执

我深知,孩子的表达往往不准确或带有夸张成分,而家长则容易因担忧而过度解读,我运用我的专业知识,结合细致的体格检查,像一位公正的裁判,分析可能的病因——可能是生长痛、关节滑膜炎,甚至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假性症状”。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治疗者,更是沟通的桥梁,我耐心地向家长解释每一种可能性的原因、症状及处理方法,同时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裁判”,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恰当的关注与治疗。

当孩子被妥善安置在病床上接受治疗,家长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我心中那份作为“小裁判”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技术与爱心的结合,更是对“医者仁心”最深刻的诠释。

相关阅读

  • 针线包在儿科急诊中的妙用,是急救神器还是多余之物?

    针线包在儿科急诊中的妙用,是急救神器还是多余之物?

    在儿科急诊的紧急情况下,针线包常常被视为一个“多余”的物品,因为大多数儿科医生会倾向于使用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来处理伤口,针线包在特定情况下却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遇到需要精细缝合的伤口,如面部小伤口或血管丰富的部位时,针线包中的细小缝...

    2025.09.18 13:12:19作者:tianluoTags:针线包儿科急诊
  • 凌晨的儿科急诊,当孩子夜醒,家长如何应对?

    凌晨的儿科急诊,当孩子夜醒,家长如何应对?

    在儿科急诊的深夜,当钟表的指针悄然滑过午夜12点,医院里依旧灯火通明,忙碌而宁静,急诊室常常会迎来一些因夜间不适而来就诊的小患者,面对家长焦急的眼神和孩子不安的哭泣,作为儿科医生,我们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凌晨突然醒来,哭闹不止,还伴...

    2025.09.01 00:19:40作者:tianluoTags:儿科急诊夜间儿童护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