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诊室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我作为“演员”,每天面对的“观众”不仅仅是生病的孩子,还有他们身旁焦虑不安的家长,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与“观众”沟通,成为了我时常思考的问题。
面对哭闹不休的孩子,我深知“眼神交流”的重要性,一个温柔而坚定的眼神,能迅速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我会用简短、明确的指令,如“宝贝,看看这里的小熊”,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治疗过程更加顺畅。
对于家长,我则更注重“信息传递”的艺术,我会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术语转化为他们能理解的信息,比如用“小感冒,就像我们偶尔会打喷嚏一样”来描述普通感冒,以减轻他们的恐慌,鼓励性的言语如“您做得很好,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则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参与感。
在这场特殊的“表演”中,我学会了倾听比说更重要,无论是孩子的哭声还是家长的诉说,都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我努力做到全神贯注,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回应,因为我知道,只有当“观众”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时,这场“演出”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