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儿科领域虽相对少见,但却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诸多困扰。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通常呈连续性分布,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微生物以及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在临床表现方面,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腹痛,多为隐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部,腹泻也是突出表现,大便次数增多,可为黏液便、脓血便,严重时可呈水样便,部分患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患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
对于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与其他肠道疾病相鉴别,大便常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也有助于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活动情况。
一旦确诊为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复发、维持肠道黏膜愈合以及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等,可抑制肠道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控制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有较多副作用,一般在病情急性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儿,生物制剂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也非常重要,患儿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生、患儿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定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治疗,才能让患病儿童更好地成长,摆脱溃疡性结肠炎的困扰。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