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儿童时期一种较为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主要由痢疾杆菌引起,这种病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经口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
患儿通常会突然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 40℃以上,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痢疾杆菌释放的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些患儿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循环衰竭表现,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使得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患儿可能频繁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起初为稀便,随后可转为脓血便,但也有部分患儿肠道症状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了解发病前的饮食情况、是否接触过类似患者等,仔细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体征,实验室检查中,大便常规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有助于诊断,大便培养若能培养出痢疾杆菌则可确诊。
一旦怀疑为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必须立即进行抢救治疗,治疗原则是迅速降温、控制惊厥、防治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首先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物理降温等,尽快将体温降至安全范围,对于惊厥患儿,及时使用抗惊厥药物,防止惊厥持续发作对大脑造成损伤,针对循环衰竭,要快速补充液体,纠正休克,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呼吸衰竭时,则需要给予呼吸支持,保证患儿的呼吸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杀灭痢疾杆菌,控制感染。
预防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至关重要,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食物,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物的清洁和安全,对于儿童集体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要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及时治疗,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