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急诊室,我们时常会遇到因意外跌倒而受伤的孩子,滑行道”现象尤为引人关注,所谓“滑行道”,是指孩子因地面湿滑(如水迹、油污)、鞋子设计不当(如鞋底过滑)或突然失去平衡(如奔跑中急停)而产生的非预期滑行动作,这往往导致孩子摔倒并可能造成伤害。
为何“滑行道”现象在儿科中频发?
1、环境因素:医院、学校及家庭中的地面若未保持干燥,或存在不合理的防滑设计,易成为“滑行道”的温床。
2、儿童特性: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对危险缺乏足够的预判能力,且其骨骼、肌肉发育未完全,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3、穿着不当:部分孩子穿着的鞋子或袜子设计不利于抓地,增加了滑行的风险。
如何预防“滑行道”带来的伤害?
环境安全:定期检查并保持地面干燥,设置防滑垫于易湿区域。
教育引导:向儿童和家长普及“滑行道”风险知识,教育孩子走路时注意脚下,避免奔跑急停。
合理着装:推荐穿着有良好抓地力、防滑设计的鞋子和袜子。
增强体质: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不仅要治疗跌倒后的伤害,更应重视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滑行道”带来的风险,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发表评论
儿科医生提醒:滑行道现象是儿童跌倒的隐形杀手,需家长警惕设计无障碍通道时的安全盲区。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