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医生这个岗位上工作多年,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状况,其中不乏一些让人感到尴尬的时刻,这些经历不仅有趣,更让我对儿科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大概三四岁的小男孩来看病,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妈妈一脸焦急地跟我说孩子最近总说肚子疼,我一边耐心询问,一边准备给孩子做简单的腹部触诊,当我轻轻地把手放在孩子肚子上时,小家伙突然咯咯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扭动身体,我努力保持专业,试图在他乱动的情况下判断有没有压痛等异常,可这孩子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笑得越来越大声,身体扭得幅度也越来越大,诊室里充满了他欢快的笑声,妈妈在一旁又好气又好笑,不停地说着“宝贝别闹了”,我当时那个尴尬呀,感觉自己就像在跟一个调皮的小怪兽斗智斗勇,好不容易才完成了触诊,结果因为孩子笑得太厉害,我也没完全确定是否有问题,还得进一步观察。
还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来看咳嗽,我例行询问症状时,小女孩突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飞沫直接喷到了我的脸上,我当时一愣,小女孩也吓傻了,呆呆地看着我,我赶紧拿出纸巾擦脸,心里想着这也太突然了,小女孩的妈妈在旁边一个劲儿地道歉,我笑着说没事没事,心里却有点哭笑不得,接下来继续给小女孩检查,好在整个过程还算顺利,最后诊断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开了点药叮嘱妈妈按时给孩子吃。
最让我尴尬的一次,是给一个小婴儿听诊,小家伙特别不配合,一直在哭闹,我好不容易把听诊器放在他胸口,他突然放了个响亮的屁,那声音在安静的诊室里格外突兀,我和旁边的家长都愣了一下,我赶紧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听诊,心里却在暗暗叫苦,这孩子仿佛觉得放屁很好玩,接下来又接二连三地放了几个屁,家长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我也只能强忍着笑意,完成了听诊工作。
这些尴尬的瞬间虽然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也正是儿科工作的独特之处,孩子们天真无邪,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刻意配合检查,作为儿科医生,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这些尴尬中捕捉到孩子的健康信息,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每一次成功诊断和治疗孩子的疾病,都让我觉得所有的尴尬都变得微不足道,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发表评论
儿科诊室的小小空间,藏着孩子与家长的尴尬成长故事。
儿科诊室的小插曲,是成长路上的一抹尴尬记忆,孩子的纯真与大人的慌乱交织成温馨又略显滑稽的场景。
儿科诊室的小小空间,藏着孩子哭闹与家长无奈的温馨尴尬。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