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领域,肝硬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肝硬化,就是肝脏长期受到损伤后,组织逐渐纤维化、变硬,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儿童肝硬化的病因较为复杂,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是诱因。
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比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若儿童在幼年时期感染,且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毒持续对肝脏造成损害,就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硬化,一些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感染,也可能累及肝脏,引发肝硬化。
遗传代谢性疾病是导致儿童肝硬化的另一大原因,像肝豆状核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体内铜代谢异常,过多的铜在肝脏等器官沉积,引起肝脏损伤,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还有一些先天性的代谢缺陷疾病,也可能使肝脏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长期积累导致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样不可小觑,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引发炎症,反复的炎症刺激会促使肝脏逐渐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
儿童肝硬化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有的孩子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不增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腹部膨隆,可能是腹水形成;还可能出现脾脏肿大等表现。
对于儿童肝硬化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功能是否正常;腹部超声能清晰看到肝脏的形态、结构以及有无腹水等情况;肝穿刺活检则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和病因。
一旦确诊儿童肝硬化,治疗刻不容缓,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需积极抗病毒;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要采取相应的特殊治疗措施,如肝豆状核变性需要驱铜治疗,要给予保肝药物,保护肝脏细胞,延缓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对于出现腹水等并发症的孩子,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肝脏健康,保证孩子营养均衡,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避免孩子接触可能导致肝脏损伤的物质,如有毒化学物质等,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远离肝硬化的威胁,拥有一个健康的肝脏,快乐成长。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