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风的轻拂,立春悄然而至,万物复苏之际,也是儿童疾病易发之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春捂”是春季养生的关键一环,对于儿童而言,更是预防感冒、过敏等季节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作为儿科医生,我们该如何科学地理解并实践“春捂”呢?
“春捂”不等于过度保暖
立春后,气温虽渐升,但早晚温差大,儿童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冷热交替影响。“春捂”并非意味着给孩子穿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握“温差原则”,即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需适当增加衣物,选择透气性好、吸汗性强的棉质衣物,便于孩子活动与调节体温。
观察孩子,适时增减衣物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活动量、面色、出汗情况及体温变化,若孩子活动量大时微微出汗,说明穿着适中;若静坐时也汗流浃背,则需适当减少衣物,注意室内外温差调节,避免孩子因骤然进出温差大的环境而着凉。
饮食调养,增强体质
立春时节,可适当调整儿童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等,以增强免疫力,保持饮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腻之物,减少因内热外寒引起的身体不适。
立春之“春捂”,是儿童健康养护的智慧之举,它要求我们既不过度保暖以免“捂”出病来,也不可轻视保暖以防“倒春寒”,在自然与科学的平衡中,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迎接春天的到来。
添加新评论